Diario del proyecto 馬祖列島生物多樣性

21 de agosto de 2024

產發處舉辦清除互花米草活動 維護清水濕地生態

馬祖日報 2024-08-22




產發處20日舉辦清水濕地「互花米草」清除活動,邀請各單位共同保護濕地生態。(圖:產發處)

維護清水濕地生態環境,縣府產發處20日舉辦活動,邀請親子、民間社團共同清除入侵種「互花米草」,有40多名民眾熱情參與,不僅把繁殖迅速的互花米草清除,親近自然的過程中也學習到保護環境的小知識。

產發處說明,互花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耐鹽耐淹特性,種子可隨風浪及海流傳播,會迅速佔領大片土地,是困擾許多濱海濕地的外來入侵植物,金門、台灣西岸都遭到互花米草入侵,不但破壞生物棲息環境,更影響近海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海水水質下降。

活動參與者們穿著雨鞋、拖鞋,甚至赤腳,手持工具,深入清水濕地親自體驗拔除互花米草,根系茂密的互花米草清除相當費勁,但拔除帶來的成就感,更讓大家意識到保護濕地生態的重要性。

活動結束後,大家雖然濺了一身的泥巴,臉上仍帶著滿足的笑容,這不僅僅是一場拔草行動,更是一個守護大自然的具體實踐。產發處強調,未來將繼續推動類似的環保活動,呼籲更多民眾參與,共同守護我們珍貴的生態環境,也感謝每一位活動參與者,共同為馬祖清水濕地的生態守護作出了貢獻。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24934

Publicado el 21 de agost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7隻「神話之鳥」西莒現蹤 賞鷗團幸運目擊

馬祖日報 2024-08-21




台北市野鳥學會舉辦夏日賞鷗活動,7隻神話之鳥現蹤,約有千隻燕鷗在島上繁殖。(圖:蔣功國)


台北市野鳥學會舉辦夏日賞鷗活動,昨(20)日下午搭船前往西莒蛇山賞鷗,島上將近1千隻鳳頭燕鷗、白眉燕鷗,今年有7隻「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西莒,昨天的賞鷗團幸運目擊。

 台北鳥會舉辦夏日賞鷗活動上午8時在南竿福澳港集合出發,搭船前往西莒蛇山,不少親子組參加活動,體驗賞鷗樂趣,由講師講解燕鷗生態,讓學員了解生態保育重要性。

 受到游隼攻擊影響,今年大鳳頭燕鷗群不在北竿鐵尖島繁殖,而是轉往西莒蛇山,今年莒光有7隻「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蹤,當群鷗飛起,活動成員驚呼連連,感受燕鷗生態之美。

 蔣功國說,今年蛇山鳥況不錯,幼雛都已孵化破殼且適應飛行,神話之鳥也現身其中,觀測有鳳頭燕鷗400隻、白眉燕鷗500隻,民眾可以透過坤坵涼亭高倍率望遠鏡欣賞燕鷗姿態。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24900

Publicado el 21 de agost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6 de agosto de 2024

2024/08/20 親子同樂日-馬祖清水濕地拔互花米草大冒險

帶著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體驗拔除互花米草的樂趣,不僅可以療癒身心,還能學習保護環境的小知識!

邀請對象:
歡迎在地居民、學校與關心環境及生態的家庭參加(請自行攜帶雨鞋及備用衣褲,及注意防曬)

地點:馬祖清水濕地,公車清水村站旁廣場
集合時間:14:00-14:30
活動結束:17:00
主辦單位: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
承辦單位:與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欣續有限公司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dndqQGCV4vQBCgyh8
全程參與的民眾可獲得限量小禮物,以現場簽到為準,送完為止。

Publicado el 16 de agost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26 de julio de 2024

笠螺數量稀少、味道鮮美 一斤叫價500元


馬祖各島潮間帶生物種類豐富,馬祖人稱之為「浮島」的笠螺,因為數量稀有且味道鮮美,一斤叫價500元。(圖:東引餐廳提供)

馬祖日報 2024-07-26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24088

【本報訊】馬祖的夏季漁獲種類雖不如冬季豐盛,但此時各島卻是各種螺貝類盛產的季節。東引,是馬祖四鄉五島裡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嶼,遇到大退潮時,礫灘大面積裸露,生長著許多如淡菜、龜足(筆架)、岩螺、笠螺、蠑螺、石蚵、藤壺等海洋生物,潮間帶生態十分豐富多樣。

其中,學名笠螺的海鋼盔更是被視為頂級海鮮,因為數量越來越少,一斤(500公克)可以賣到500元,對照野生淡菜、龜足市價100元、250元,就能知道笠螺是多麼的稀有,甚至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笠螺,馬祖話說ㄆㄨˋㄌㄛ+,phuˋlo+,漢字寫成「蒲蠃」,但是一般民眾都覺得直譯成「浮島」更為貼切,淺淺的殼片中間凸起一塊小拇指大的螺肉,就像浮起的一座小島,很貼近馬祖列島的生活經驗。

笠螺,口感更甚於鮑魚、九孔,味道非常鮮美。但是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過度採挖的結果,笠螺在東引曾絕跡了好幾年時間,直到近一、二年又見到少量販賣。潮間帶是最容易親近海洋的地帶,也是最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近年來,馬祖各島潮間帶的螺貝數量明顯在減少,唯有避免過度採集才不會導致資源枯竭。

Publicado el 26 de juli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0 de julio de 2024

促進海洋資源開發 馬祖藻類研究中心揭牌



打造副熱帶海洋生態研究平台,馬祖藻類研究中心9日揭牌。(圖/文:馮紹夫)

2024-07-10 馬祖日報【記者馮紹夫報導】促進馬祖海洋資源開發與海洋生態研究,馬祖藻類研究中心9日揭牌啟用,國立海洋大學將持續精進馬祖海洋生態領域研究,海大期許這個產官學界合作的中心,成為國際知名的副熱帶海洋生態研究平台。

馬祖藻類研究中心地點位於清水村前動物中心,揭牌典禮昨(9)日下午2時舉行,副縣長陳冠人、產發處長林志豐、國科會自然處長羅夢凡、海大教授蔣國平、海大副教授蔡昇芳等人共同為中心揭牌。

陳冠人表示,在海大全力支持下,近年來成功培育出世界知名的藍眼淚,也完成技術移轉,讓馬祖觀光得以長遠發展;除了藍眼淚研究,馬祖海域資源豐富,海帶、紫菜品質都相當好。

陳冠人說,期盼研究中心的成立,未來成為可以做出更多對地方產業有關的研究,在海大的支持下為地方創生做出貢獻,縣府也全力支持計畫發展。

羅夢凡表示,過去台灣極少投入西北太平洋海域研究,從海洋治理方面來看,也缺乏相關預算投資,馬祖因地理位置在其中扮演特殊角色,藻類研究將確實反映海洋生態環境變化,也感謝縣府提供的協助。

海大說明馬祖海域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一個絕佳自然實驗室,透過研究中心的成立,將能更深入研究馬祖生態系統的藻類,整合及運用生態資訊,在馬祖觀光產業與地方創生扮演重要角色。

Publicado el 10 de juli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23 de abril de 2024

馬祖推生態旅遊 北市大學生聽取導覽 (圖)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4年4月23日

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廣生態旅遊,鼓勵遊客多利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南竿環境教育學堂」,台北市立大學學生23日在專業導覽講師講解下,了解馬祖地質與軍事特色。


馬祖推生態旅遊 北市大學生聽取導覽 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廣生態旅遊, 鼓勵遊客多利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南竿環境教育學 堂」,台北市立大學學生23日在專業導覽講師講解 下,了解馬祖地質與軍事特色。 中央社記者潘欣彤攝 113年4月23日

新聞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9%A6%AC%E7%A5%96%E6%8E%A8%E7%94%9F%E6%85%8B%E6%97%85%E9%81%8A-%E5%8C%97%E5%B8%82%E5%A4%A7%E5%AD%B8%E7%94%9F%E8%81%BD%E5%8F%96%E5%B0%8E%E8%A6%BD-%E5%9C%96-130116645.html

Publicado el 23 de abril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探索台灣生態造訪賞鳥天堂 馬祖「藍眼淚」奇景驚艷全球

星島 2024/04/19

【星島訊】台灣除了創意又新潮的都會市區,還有獨特且豐富的生態體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位於北回歸線穿越的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交匯處,因高山島嶼的多元地形,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台灣成為生態旅遊和賞鳥愛好者的首選旅遊目的地。

每年春季是南國度冬候鳥北返季節,北部的觀音山區成為牠們往北進入水域前的最後停棲點;4月至5月間是賞鷹最佳時機,天空總是可見到十多種猛禽,其中以「觀音四秀」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大冠鷲的數量最多。另約有2萬隻的灰面鵟鷹在北上的路程中,停棲於中彰觀光圈的八卦山自然風景區,黎明時展翅飛翔的壯觀場面令人驚嘆。

此外,馬祖群島在每年4月至9月進入「藍眼淚」季節,入夜後的馬祖沿海因夜光蟲形成神祕又浪漫的藍色螢光海,被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進入夏季7月至8月,吸引黑尾鷗、紅燕鷗等鷗科鳥類前來繁殖下一代,甚至一度消失了約數十年的蹤跡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更是奇蹟般地現身在馬祖列島。

到了10月在雲嘉南觀光圈舉行的「台灣國際觀鳥馬拉松」,每年吸引全球愛鳥人士聚集在台灣,24小時內不間斷地穿越山海追逐尋鳥比賽,是亞洲最受歡迎的賞鳥活動。

台灣致力於保護其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和豐富多樣的物種,具有北半球生態系縮影的美稱;台灣觀光署亦積極推廣永續觀光,149條精緻且多樣化的生態旅遊路線,包括夜探螢火蟲、濕地生態、賞蝶賞花、離島風情、部落體驗、森林健行等,是您不可錯的大自然優遊慢活。更多生態旅遊資訊可上台灣觀光署網站查詢。


(被CNN列入世界15大奇景的馬祖藍眼淚。受訪者提供)


飛過八卦山天空的灰面鵟鷹。受訪者提供

新聞來源 https://www.singtao.ca/6658205/2024-04-19/news-%E6%8E%A2%E7%B4%A2%E5%8F%B0%E7%81%A3%E7%94%9F%E6%85%8B%E9%80%A0%E8%A8%AA%E8%B3%9E%E9%B3%A5%E5%A4%A9%E5%A0%82++%E9%A6%AC%E7%A5%96%E3%80%8C%E8%97%8D%E7%9C%BC%E6%B7%9A%E3%80%8D%E5%A5%87%E6%99%AF%E9%A9%9A%E8%89%B7%E5%85%A8%E7%90%83/?variant=zh-hk

Publicado el 23 de abril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30 de marzo de 2024

三棘鱟在台灣本島幾已絕跡 監察院促海洋保育署、漁業署檢討改進

2024/03/30 10:03 自由時報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

近年三棘鱟數量遽減,在台灣本島幾乎已經絕跡,而且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全亞洲瀕危物種,監察委員田秋堇、林郁容調查發現,海洋保育署沒有積極保育作為,漁業署對於現行三棘鱟禁限捕政策也仍有通盤檢討改進的必要,因此監察院日前通過監委調查報告,要求海保署與漁業署檢討改進。

監察院指出,鱟存在於地球上已有上億年,三棘鱟曾經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與西海岸,用鱟血製成的試劑,可以檢測生物製品類、醫療注射用藥劑、放射性藥物、疫苗製劑、一次性注射器針筒等醫療器材中是否含有內毒素,但我國三棘鱟目前僅剩下金門及澎湖有成鱟上岸產卵紀錄,台灣本島已幾近絕跡,僅在新竹香山、嘉義布袋、馬祖清水濕地仔細觀察下能找到1、2隻稚鱟。

根據田秋堇、林郁容調查發現,根據海洋保育署110年針對鱟進行委託研究結果,鱟已達列為保育類物種標準的25分(列為保育類應達24分以上),但海洋保育署卻逕以各地需制定因地制宜的鱟保育策略、社區尚未凝聚共識、沙灘管理不易執行等理由,未送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評定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112年再次委託研究則下降為23分,因此三棘鱟至今尚未列為保育類物種,得到應有保護。

此外,監委還調查發現,部分離島雖有復育及放流的保育作為,但仍時有漁獲捕捉與食用三棘鱟的情形,加遽三棘鱟生存威脅,由於未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難以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禁止獵捕。

部分地方政府雖以「漁業法」限制採捕三棘鱟,但僅侷限於澎湖、連江海域及金門古寧頭保護區,漁業署應對現行三棘鱟禁限捕政策規範做通盤檢討改進,三棘鱟保育作為已經刻不容緩,而海保署卻一再將三棘鱟保育及禁限制作為寄託於非業務管轄的「漁業法」,身為海洋保育最高主管機關,海保署應該在「海洋保育法」立法完成之前,提出更積極的保育作為。

監委表示,據學者專家指出,金門的稚鱟自然死亡率高達98%,再過15年後三棘鱟有可能在我國滅絕,但海保署對三棘鱟並未提出更積極的保育作為,因此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日前通過田秋堇、林郁容所提調查報告,要求海保署及漁業署檢討改進。


近年三棘鱟數量遽減,在台灣本島幾乎已經絕跡,而且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全亞洲瀕危物種,圖為2022年在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發現一隻三棘鱟個體情形。(資料照)

Publicado el 30 de marz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23 de marzo de 2024

北竿后澳沙灘湧現銅藻 預告藍眼淚即將到來

馬祖日報 2024-03-18

今年藍眼淚有可能提早到來,北竿后澳沙灘近期出現大量銅藻伴隨海漂垃圾而來,當地居民說今年銅藻有比較早到。

銅藻又稱柱囊馬尾藻、草茜、竹茜菜,是一種分布在日本、韓國及中國北方海域,常形成海藻林的常見溫帶馬尾藻,可在每年的冬末、春初大量繁殖,每天可以長約一公尺,最長可達十公尺。馬祖海域出現的銅藻向來被視為藍眼淚季即將到來的重要指標,今年似乎又比往年要早到,前陣子有漁民說海面上已經出現銅藻,部份水域甚至已有藍眼淚現蹤。

近日后澳沙灘銅藻的量有明顯增加,表示藍眼淚季越來越近,有達人預估本月底前就可能出現。


北竿后澳沙灘大量銅藻伴隨海漂垃圾而來,預告藍眼淚季即將到來。(圖/文:陳鵬雄)

Publicado el 23 de marz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

13 de marzo de 2024

LED路燈汰換成生態照明 產官學合力保育馬祖雌光螢

2024年03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梅舒報導

馬祖除了廣為人知的藍眼淚,還有許多發光生物。馬祖特有種「北竿雌光螢」及「東莒黃緣雌光螢」距離人們首次發現不過十幾年,卻因為棲地破碎化、光害等問題,族群數量逐年下降,現存僅約200隻。6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企業、學校與地方政府共同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期盼透過生態友善照明技術,滿足地方照明需求的同時,也能守護戰地裡的夜珍珠。


雌光螢雌成蟲交配期會高舉尾部閃爍的發光器,吸引雄成蟲前來交配。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保育學系系主任謝佳宏及方華德 提供

無翅棲於草叢的雌光螢

雌光螢與一般的螢火蟲不太一樣。林業署署長林華慶表示,雌光螢主要是由雌蟲發光求偶。但雌成蟲因為維持幼蟲的型態,而沒有翅膀,主要在地面棲息,這樣獨特的習性卻也為牠們帶來生存挑戰。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系系主任謝佳宏說明,雌光螢偏好草地,其棲息環境鄰近道路、農地與人類聚落,容易受到人類活動與光害的影響。謝佳宏表示,雌光螢面臨了三大危機——除草、光害與道路工程,其中又以除草為主要威脅。

為守護雌光螢,鄉公所避開每年2~5月雌光螢發生期,於2月前提早完成除草工作。連江縣政府更於2022年公告劃設「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

謝佳宏強調,雌光螢族群能否成功繁衍,與光害有很大的關係。雌光螢會跑到空曠的地方發光吸引異性,但如果空曠的地方太亮、選用了與雌光螢發光波長重疊的白光LED路燈,求偶就可能失敗。那車燈是否也會對雌光螢造成影響?他表示,馬祖車輛不多,機車大多仍使用黃光的石英燈,對雌光螢影響不大。雖然少部分汽車裝有白光LED燈,但車燈照射只有一瞬間,主要還是在於路燈的影響。

雌蟲發光波長與LED路燈重疊 光害攸關族群繁衍

而劃設保護區、棲地維護及改善除草問題,是否就能逆轉雌光螢的族群數量?從2022年後的族群數量調查來看,雌光螢在北竿島、東西莒島的數量有逐漸回升的趨勢。

6日,林保署、連江縣政府、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系及光林智能共同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光林智能透過「ECOridge生態照明技術」,設計適合雌光螢的照明系統。接下來預計先從北竿島開始,逐步改用友善雌光螢的路燈。


北竿島、東西莒島的雌光螢族群數量近年有逐漸回升的趨勢。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保育學系系主任謝佳宏及方華德提供


產官學四方簽署雌光螢保育MOU。由左至右:林保署新竹分署署長夏榮生、光林智能總經理金海濤、林保署署長林華慶、連江縣政府副縣長陳冠人、中國文化大學副校長兼農學院院長王淑音。圖片來源:光林智能提供

光林智能總經理金海濤介紹,研發過程依循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全球自然解決方案標準》,並納入國際暗空協會(IDA)的戶外照明原則。另外,每年2~5月是馬祖霧季。大霧下,LED白光不只被霧氣擋住,還可能因為反射而刺眼。生態智慧照明系統除了穿透力更強,還能保護用路人的眼睛。

林華慶表示,這並非光林智能首次投入生態保育。兩年前,光林智能也曾協助墾丁陸蟹保育。期待有一天,鄉間與山區也能建置這樣兼顧保育及照明的系統。謝佳宏也宣布好消息,研究團隊於2022年在南竿島採集到雌光螢未知種的幼蟲。經DNA鑑定、確認是與雌光螢同科不同屬的新種。不過因為數量極少,尚需採集雄雌成蟲才能正式命名。


雌光螢雌蟲在不同的生活史,發光的部位也不同。圖片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依序為:卵、幼蟲、雌成蟲發光求偶,以及雌蟲護卵。圖片來源: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保育學系系主任謝佳宏及方華德提供

Publicado el 13 de marzo de 2024 por rickyp rickyp | 0 comentarios | Deja un comentario